close
吉林四平:“三位一體”脫貧攻堅
原標題:四平:“三位一體”脫貧攻堅
到2豪美科技|多鏡頭行車記錄器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|行車紀錄器多鏡頭|行車紀錄器多鏡頭推薦017年底,實現16153人穩定脫貧,54個貧困村退出摘帽,貧困發生率降至2.4%。
盤點2017四平民生實事,沒有哪一組數字比這更有溫度,沒有哪一個消息比這更振奮人心!
脫貧攻堅,惟其艱巨而更顯卓絕。四平市委、市政府將其列為“第一民生工程”,指向明確:以“三個精準”,解決“三個問題”——精準識別,解決“扶持誰”問題;精準組合,解決“誰扶持”問題;精準施策,解決“如何扶”問題。
精準識別,解決“辦公文具扶持誰”問題
四平嚴把進出關口,著力解決“扶真貧”。牢牢守住精準識別和退出兩大關口,逐村逐戶逐人進行對標核查、建檔立卡,做到“五清”(底數清、問題清、對策清、任務清、責任清),應納盡納,應清則清。嚴格對照識別標準,采取“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評議”工作方法,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“五查”(縣市區自查、包保部門檢查、督查室督查、扶貧部門訪查、第三方抽查),並將結果張榜公示。通過梳理致貧原因,實施分類管理,做到瞭戶有卡、村有冊、鄉有簿、縣有檔、市有庫、幫有策。經過精準識別,全市動態進入11926人,動態退出21523人,剩餘貧困人口35633人。
精準組合,解決“誰扶持”問題
四平市堅持黨委政府齊抓共管,加強領導體系、制度體系等制度建設,為打贏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。層層簽訂責任書,壓實市縣鄉黨政“一把手”脫貧攻堅第一責任,制定《脫貧攻堅責任清單》,梳理出9個方面65項126條工作任務,由30位市級領導帶頭包保,並督查指導,全年共解決道路基礎設施、扶貧產業項目等50多個問題;市財政安排資金1.2億元,以獎代補,對有建設任務的縣區給予補助;通過聯合督查、隨機暗訪、第三方評估等方式,嚴厲查處克扣擠占、優親厚友、虛報冒領、截留挪用等問題。
派強駐村幫扶隊伍和培育本地人才隊伍“兩手”一起抓,讓“致富工作隊”紮根農村。一是拴牢心。把每年200天以上的“到村時間”作為一項硬指標,讓他們多在村上調研、多用時間走訪、多花心思協調項目。梨樹縣組織部建立瞭駐村第一書記微信管理平臺,實時定位。二是擔起責。列出駐村幫扶工作的責任清單、權力清單,讓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結成“親戚”,讓“第一書記”參與村務管理,避免當“甩手掌櫃”“局外人”。伊通縣在全縣包保幹部中開展瞭“321”工程,縣領導3戶、副局以上2戶、機關幹部1戶,做到“手牽著手,不脫貧不撒手”。三是考實果。制定《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管理制度》,對幫扶幹部從嚴考核,表現優秀、工作突出的,優先提拔任用;工作態度消極、幫扶進展緩慢的,堅決予以召回。
2017年,通過對全市663個駐村工作隊、125名“第一書記”進行嚴格考核,有52名“第一書記”得到提拔,有8人履職不力被召回原單位,對1支成效不明顯的駐村工作隊進行瞭調整。通過“紅臉出汗、動真碰硬”的考核,讓駐村幹部隊伍接上瞭地氣,樹立台中通馬桶瞭正氣,提振瞭士氣。
精準施策,解決“如何扶”問題
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,從渾身下藥到靶向治療,脫貧攻堅的思路發生瞭巨大改變,“台中商標登記五大工程”脫穎而出。
富民產業帶動工程。去年實施果蔬種植、畜牧養殖、光伏發電等重點扶貧項目145個,11851戶貧困戶加入新型經濟合作體,人均增收1423.3元。雙遼市4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63座光伏電站項目,已全部並網發電,年可為3946戶7818人提供425萬元分紅。2017年四平市本級財政的2億元可支配資金,拿出1.19億元用於脫貧攻堅,資金投入占比全省居第一位。同時,制定《關於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的扶持意見》,安排3500萬元扶持貧困村建設溫室大棚、規模養殖、光伏電站等項目。目前,5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,實現退出摘帽。
基礎設施建設工程。由市、縣兩級政府負責資金兜底,按照每戶住房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,對全市6071戶危房實施全面改造,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。雙遼市規定改造後的住房面積在60平方米左右,並且全力提升室內設施水平,讓貧困戶住得安心、舒心;投資7383萬元,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,解決60個村沒有自來水和水質不達標問題;投資9866.7萬元,改善基礎設施薄弱學校,新建校舍3.4萬平方米。
素質能力提升工程。駐村幫扶幹部培訓101期,合計14131人次。舉辦勞動力技能培訓21班次,培訓901名貧困人員,送崗下鄉101次,轉移就業2978人;補充農村地區特崗教師2761人,1946名貧困學台灣油煙處理專家|油煙處理|油煙處理機|油煙處理設備|除油煙機|除油煙機推薦生從中受益。伊通縣為貧困學生免除校服、飲水和午間夥食等三項費用,確保342名貧困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不用自己花錢。
醫療服務優化工程。市本級派出“大篷車”下鄉醫療隊64支,幫扶群眾3674人次。全市貧困人口有3600人享受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。全市共為貧困患者減免費用67.64萬元。
社會保障兜底工程。市、縣兩級財政各拿出300萬元,為貧困群眾購買商業保險,重大疾病險和大病補充險雙管齊下,意外險和傢財險雙重防范,重大疾病貧困戶報銷比例提高到90%,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。
記者手記:
一條條水泥路直通農傢,改變瞭鄉村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舊面貌,解決瞭百姓出行難、賣糧難的問題;一間間高標準、高質量磚瓦房拔地而起,圓瞭貧困戶的住房夢;一個個惠民的產業項目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貧困群眾喜獲分紅,更加堅定瞭他們脫貧的信念……這一幅幅農村新貌的畫卷,正是四平市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成果。
打攻堅戰,實打才有勝算;啃硬骨頭,實幹方能破局。這既是源於實踐的經驗,也是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。2017年,四平市深入貫徹中央、省委決策部署,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扛在肩上,從領導幹部到普通黨員,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“頭等大事”,真扶貧,扶真貧,交出瞭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。實踐證明,隻要各級幹部堅持從實際出發,求真務實、群策群力,就一定能帶領群眾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,在實幹中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。
向貧困宣戰,向小康邁進。在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,四平眾志成城,萬眾一心,朝著打贏脫貧攻堅戰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勇前行。(記者 崔維利 袁松年)
原標題:四平:“三位一體”脫貧攻堅
到2豪美科技|多鏡頭行車記錄器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|行車紀錄器多鏡頭|行車紀錄器多鏡頭推薦017年底,實現16153人穩定脫貧,54個貧困村退出摘帽,貧困發生率降至2.4%。
盤點2017四平民生實事,沒有哪一組數字比這更有溫度,沒有哪一個消息比這更振奮人心!
脫貧攻堅,惟其艱巨而更顯卓絕。四平市委、市政府將其列為“第一民生工程”,指向明確:以“三個精準”,解決“三個問題”——精準識別,解決“扶持誰”問題;精準組合,解決“誰扶持”問題;精準施策,解決“如何扶”問題。
精準識別,解決“辦公文具扶持誰”問題
四平嚴把進出關口,著力解決“扶真貧”。牢牢守住精準識別和退出兩大關口,逐村逐戶逐人進行對標核查、建檔立卡,做到“五清”(底數清、問題清、對策清、任務清、責任清),應納盡納,應清則清。嚴格對照識別標準,采取“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評議”工作方法,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“五查”(縣市區自查、包保部門檢查、督查室督查、扶貧部門訪查、第三方抽查),並將結果張榜公示。通過梳理致貧原因,實施分類管理,做到瞭戶有卡、村有冊、鄉有簿、縣有檔、市有庫、幫有策。經過精準識別,全市動態進入11926人,動態退出21523人,剩餘貧困人口35633人。
精準組合,解決“誰扶持”問題
四平市堅持黨委政府齊抓共管,加強領導體系、制度體系等制度建設,為打贏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。層層簽訂責任書,壓實市縣鄉黨政“一把手”脫貧攻堅第一責任,制定《脫貧攻堅責任清單》,梳理出9個方面65項126條工作任務,由30位市級領導帶頭包保,並督查指導,全年共解決道路基礎設施、扶貧產業項目等50多個問題;市財政安排資金1.2億元,以獎代補,對有建設任務的縣區給予補助;通過聯合督查、隨機暗訪、第三方評估等方式,嚴厲查處克扣擠占、優親厚友、虛報冒領、截留挪用等問題。
派強駐村幫扶隊伍和培育本地人才隊伍“兩手”一起抓,讓“致富工作隊”紮根農村。一是拴牢心。把每年200天以上的“到村時間”作為一項硬指標,讓他們多在村上調研、多用時間走訪、多花心思協調項目。梨樹縣組織部建立瞭駐村第一書記微信管理平臺,實時定位。二是擔起責。列出駐村幫扶工作的責任清單、權力清單,讓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結成“親戚”,讓“第一書記”參與村務管理,避免當“甩手掌櫃”“局外人”。伊通縣在全縣包保幹部中開展瞭“321”工程,縣領導3戶、副局以上2戶、機關幹部1戶,做到“手牽著手,不脫貧不撒手”。三是考實果。制定《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管理制度》,對幫扶幹部從嚴考核,表現優秀、工作突出的,優先提拔任用;工作態度消極、幫扶進展緩慢的,堅決予以召回。
2017年,通過對全市663個駐村工作隊、125名“第一書記”進行嚴格考核,有52名“第一書記”得到提拔,有8人履職不力被召回原單位,對1支成效不明顯的駐村工作隊進行瞭調整。通過“紅臉出汗、動真碰硬”的考核,讓駐村幹部隊伍接上瞭地氣,樹立台中通馬桶瞭正氣,提振瞭士氣。
精準施策,解決“如何扶”問題
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,從渾身下藥到靶向治療,脫貧攻堅的思路發生瞭巨大改變,“台中商標登記五大工程”脫穎而出。
富民產業帶動工程。去年實施果蔬種植、畜牧養殖、光伏發電等重點扶貧項目145個,11851戶貧困戶加入新型經濟合作體,人均增收1423.3元。雙遼市4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63座光伏電站項目,已全部並網發電,年可為3946戶7818人提供425萬元分紅。2017年四平市本級財政的2億元可支配資金,拿出1.19億元用於脫貧攻堅,資金投入占比全省居第一位。同時,制定《關於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的扶持意見》,安排3500萬元扶持貧困村建設溫室大棚、規模養殖、光伏電站等項目。目前,5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,實現退出摘帽。
基礎設施建設工程。由市、縣兩級政府負責資金兜底,按照每戶住房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,對全市6071戶危房實施全面改造,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。雙遼市規定改造後的住房面積在60平方米左右,並且全力提升室內設施水平,讓貧困戶住得安心、舒心;投資7383萬元,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,解決60個村沒有自來水和水質不達標問題;投資9866.7萬元,改善基礎設施薄弱學校,新建校舍3.4萬平方米。
素質能力提升工程。駐村幫扶幹部培訓101期,合計14131人次。舉辦勞動力技能培訓21班次,培訓901名貧困人員,送崗下鄉101次,轉移就業2978人;補充農村地區特崗教師2761人,1946名貧困學台灣油煙處理專家|油煙處理|油煙處理機|油煙處理設備|除油煙機|除油煙機推薦生從中受益。伊通縣為貧困學生免除校服、飲水和午間夥食等三項費用,確保342名貧困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不用自己花錢。
醫療服務優化工程。市本級派出“大篷車”下鄉醫療隊64支,幫扶群眾3674人次。全市貧困人口有3600人享受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。全市共為貧困患者減免費用67.64萬元。
社會保障兜底工程。市、縣兩級財政各拿出300萬元,為貧困群眾購買商業保險,重大疾病險和大病補充險雙管齊下,意外險和傢財險雙重防范,重大疾病貧困戶報銷比例提高到90%,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。
記者手記:
一條條水泥路直通農傢,改變瞭鄉村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舊面貌,解決瞭百姓出行難、賣糧難的問題;一間間高標準、高質量磚瓦房拔地而起,圓瞭貧困戶的住房夢;一個個惠民的產業項目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貧困群眾喜獲分紅,更加堅定瞭他們脫貧的信念……這一幅幅農村新貌的畫卷,正是四平市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成果。
打攻堅戰,實打才有勝算;啃硬骨頭,實幹方能破局。這既是源於實踐的經驗,也是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。2017年,四平市深入貫徹中央、省委決策部署,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扛在肩上,從領導幹部到普通黨員,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“頭等大事”,真扶貧,扶真貧,交出瞭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。實踐證明,隻要各級幹部堅持從實際出發,求真務實、群策群力,就一定能帶領群眾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,在實幹中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。
向貧困宣戰,向小康邁進。在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,四平眾志成城,萬眾一心,朝著打贏脫貧攻堅戰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勇前行。(記者 崔維利 袁松年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